• 00:00
    前言
  • 04:50
    1.圖書館介紹AI的角度
  • 11:30
    2.AI模型的發展與使用
  • 15:04
    2-1.善用模型的方式
  • 28:53
    2-2.驗證AI生成內容
  • 36:16
    2-3.推論模型的發展
  • 43:10
    2-4.進階:使用程式語言
  • 43:58
    2-5.持續追蹤AI新知的方式
  • 45:47
    3.研究支援的AI工具
  • 58:24
    3-1.AI學術工具的資料來源
  • 1:02:50
    3-2.AI agent文獻回顧
  • 1:06:34
    3-3.綜合型
  • 1:16:45
    3-4.文獻摘要與整理
  • 1:20:11
    3-5.視覺化文獻探索
  • 1:23:44
    3-6.生成圖表工具
  • 1:27:23
    4.符合學術倫理的使用方式
  • 1:39:28
    5.研究流程運用綜覽
  • 1:42:06
    6.工具展示
  • 1:42:34
    6-1.圖書館資料庫的AI功能
  • 1:42:50
    6-1-1.PRIMO研究助理, Scopus AI
  • 1:51:58
    6-1-2.ScienceDirect,ProQuest Central,Statista,EBSCOhost
  • 1:59:34
    6-2.AI agent/deepresearch
  • 1:59:52
    6-2-1.Perplexity
  • 2:07:47
    6-2-2.ChatGPT(付費)
  • 2:10:27
    6-2-3.Undermind
  • 2:17:02
    6-4.綜合型工具
  • 2:17:10
    6-4-1.Scispace
  • 2:28:52
    6-4-2.Elicit
  • 2:34:50
    6-4-3.PaperGuide
  • 2:40:16
    6-4-4.PaperDigest
  • 2:44:04
    6-5.文獻摘要整理-NotebookLM
  • 2:48:19
    6-6.文獻視覺化探索
  • 2:48:26
    6-6-1.Litmaps
  • 2:51:28
    6-6-2.ConnectedPapers
  • 2:53:14
    6-6-3.ResearchRabbit
  • 2:55:23
    6-6-4.Open Knowledge Maps
  • 2:56:56
    6-7.其他
  • 2:57:03
    6-7-1.NapkinAI
  • 3:06:09
    6-7-2.Gamma
  • 索引
  • 筆記
  • 討論
  • 全螢幕
撰寫報告的AI工具組合技
長度: 3:10:57, 瀏覽: 1398, 最近修訂: 2025-03-04
重點
  1. 歡迎觀看影片時搭配講義內有許多延伸閱讀與範例連結可以點選 
    (一些範例連結整理在下面,可以更了解AI小工具的功用)

    🔸 本堂課程較為進階,若您從未使用過AI,建議先看研究流程全支援:生成式AI vs 圖書館

    講習介紹工具連結 (可以點選示範對話串進一步了解) :
    🔺AI學術工具主要資料來源為開放取用文章,理工、英文期刊較多
    🔺由AI協助整理文獻的學術查詢工具(須以英文問答)
    🔺綜合型學術支援平台(主要以英文問答,SciSpace可用中文,但英文表現較好)
    • SciSpace 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提問探索文獻,文獻結果可以依照欄位並排序,會提供查詢結果部分文獻的摘要。同時可以上傳檔案讓AI協助閱讀、解釋文章,有AI協助寫作、改寫、偵測AI內容、產生引文格式的功能,新增功能為探索研究主題、將PDF檔轉成影片。e學習網已有錄影介紹
    • Elicit 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提問探索文獻,文獻結果可以依照欄位並排序,會提供查詢結果部分文獻的摘要。可以上傳檔案讓AI協助閱讀、解釋文章,可以探索研究主題且deep research功能品質很不錯。 Deep Research示範對話串  
    • Paperguide  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提問探索文獻,文獻結果可以依照欄位並排序,會提供查詢結果部分文獻的摘要。同時可以上傳檔案讓AI協助閱讀、解釋文章,有AI協助寫作、改寫、偵測AI內容、產生引文格式的功能。
    • Paper Digest  資工領域為主,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提問探索文獻,文獻結果可以依照欄位並排序,會提供查詢結果部分文獻的摘要,也有Deep Research功能。有AI協助寫作、改寫功能。
    🔺文獻閱讀、整理工具
    • Scisummary 協助閱讀文獻及查詢文獻
    • Notebook LM 整理多種資料類型且可以與文獻對話的筆記
    🔺視覺化文獻探索工具: 先找到一篇重點文章,基於此文章的引用關係來擴展閱讀範圍,以視覺化方式呈現相關文章的年代和引用次數。
    🔺其他輔助工具 (中英文皆可使用)
    • Napkin AI 可根據文字推薦適合的圖表: 範例
    • Gamma AI 可根據一段文字或一份文件快速生成簡報並可根據簡報文字生成搭配圖片 範例

    推薦延伸閱讀資料(講義內有更多)
    • 00:00
      前言
    • 04:50
      1.圖書館介紹AI的角度
    • 11:30
      2.AI模型的發展與使用
    • 15:04
      2-1.善用模型的方式
    • 28:53
      2-2.驗證AI生成內容
    • 36:16
      2-3.推論模型的發展
    • 43:10
      2-4.進階:使用程式語言
    • 43:58
      2-5.持續追蹤AI新知的方式
    • 45:47
      3.研究支援的AI工具
    • 58:24
      3-1.AI學術工具的資料來源
    • 1:02:50
      3-2.AI agent文獻回顧
    • 1:06:34
      3-3.綜合型
    • 1:16:45
      3-4.文獻摘要與整理
    • 1:20:11
      3-5.視覺化文獻探索
    • 1:23:44
      3-6.生成圖表工具
    • 1:27:23
      4.符合學術倫理的使用方式
    • 1:39:28
      5.研究流程運用綜覽
    • 1:42:06
      6.工具展示
    • 1:42:34
      6-1.圖書館資料庫的AI功能
    • 1:42:50
      6-1-1.PRIMO研究助理, Scopus AI
    • 1:51:58
      6-1-2.ScienceDirect,ProQuest Central,Statista,EBSCOhost
    • 1:59:34
      6-2.AI agent/deepresearch
    • 1:59:52
      6-2-1.Perplexity
    • 2:07:47
      6-2-2.ChatGPT(付費)
    • 2:10:27
      6-2-3.Undermind
    • 2:17:02
      6-4.綜合型工具
    • 2:17:10
      6-4-1.Scispace
    • 2:28:52
      6-4-2.Elicit
    • 2:34:50
      6-4-3.PaperGuide
    • 2:40:16
      6-4-4.PaperDigest
    • 2:44:04
      6-5.文獻摘要整理-NotebookLM
    • 2:48:19
      6-6.文獻視覺化探索
    • 2:48:26
      6-6-1.Litmaps
    • 2:51:28
      6-6-2.ConnectedPapers
    • 2:53:14
      6-6-3.ResearchRabbit
    • 2:55:23
      6-6-4.Open Knowledge Maps
    • 2:56:56
      6-7.其他
    • 2:57:03
      6-7-1.NapkinAI
    • 3:06:09
      6-7-2.Gamma
    位置
    資料夾名稱
    AI工具
    上傳者
    圖書館
    單位
    推廣諮詢組 (K09)
    建立
    2025-02-20 17:52:21
    最近修訂
    2025-03-04 14:38:15
    長度
    3:10:57